DB53∕T 1310.2-2024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处理技术规程 第2部分:河湖底泥处理技术要求(云南省)
ID: |
126D7679EA784FF897A5006D9369C723 |
文件大小(MB): |
0.79 |
页数: |
12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0/21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13.020.40,CCS Z05,□B53,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DB53/T 13102—2024,洱海流域河湖底泥处理技术规程,第2部分:河湖底泥处理技术要求,2024 - 08 - 14 发布 2024 - 11 - 14 实施,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3/T 13102—2024,、/ —1—,刖 百,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DB53 /T 1310《洱海流域河湖底泥处理技术规程》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河湖底泥疏浚技术规程;,— —第2部分:河湖底泥处理技术要求;,— —第3部分:处理厂建设及管理;,— —第4部分:好氧发酵技术要求,本文件为DB53/T 1310的第2部分,本文件由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云南农业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检验,检测院、海诚人居环境建设(云南)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钟顺和、柴光荣、王春荣、肖春梅、姚秉蕊、罗文海、侯勇、王欣泽、赵阳楠、,聂晶、赵正雄、王坤、刘飞、潘巧云、李建华、吕汉华、字金雄、田根全、李自群、张李鹏、刘霞、王,颖、崔继梅、王佳麒、王浩、魏迪莉,I,DB53/T 13102—2024,引 言,河湖底泥是河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湖泊、库塘、海湾等水体入湖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地。河湖底泥的污染状况与河湖富营养化和水质安全密切相关,是全面衡量水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因,素。在河流湖泊污染治理过程中,底泥整治是主要的难点之一,也是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如何处理和,利用疏浚底泥也一直是一个难题。为了规范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的处理利用,为其它河湖流域底泥处理提,供参考,编制了 DB53/T 1310《洱海流域河湖底泥处理技术规程》,由4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河湖底泥疏浚技术规程,目的在于确立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疏浚技术要求;,— —第2部分:河湖底泥处理技术要求,目的在于确立洱海流域河湖底泥处理技术要求;,— —第3部分:处理厂建设及管理,目的在于确立洱海流域河湖底泥处理厂的建设及管理;,— —第4部分:好氧发酵技术要求。目的在于确立洱海流域河湖底泥好氧发酵技术要求,III,DB53/T 13102—2024,洱海流域河湖底泥处理技术规程,第2部分:河湖底泥处理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洱海流域河湖底泥处理的总体要求、固体杂物分拣、底泥脱水干化、余水处理、资源,化利用、废气处理、取样和检测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的处理,其它地区河湖底泥处理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688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8920,GB/T 18921,GB/T 19923,GB/T 23486,GB/T 25031,GB/T 3196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T 221城镇污泥标准检验方法,CJ/T 31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水泥熟料生产用泥质,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262环境空气和废气臭气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河湖底泥固体杂物 Solid sundr i es i n the sed iment of r i vers and I akes,河湖底泥经格栅、振筛等设备或人工分拣出来的石块、褥块、贝壳、塑料、纤维、金属及枯枝、落,叶、植物根系、干枯水生植物等杂物,3.2,余水 Leachate water,河湖底泥在堆置和脱水干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1,DB53/T 13102—2024,4总体要求,4.1 河湖底泥应由具备相关能力或条件的单位收集、运输及处理,处理工艺和设备应符合相关要求,4.2 河湖底泥处理单位应依法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配备符合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的底泥储存、处,理的设施设备,4.3 河湖底泥应根据污染特性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河湖底泥、固体杂物和余水在满足环,保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优先进行资源化利用,4.4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处理,除应符合本文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和政策规定,5固体杂物分拣,疏浚底泥应在临时堆置场进行赧杂晶扇布下:,a)河湖底泥中较粗大的固亭攻出赖淮刊麻生鼻、石块、砖块、混凝土块等可,采用人工分拣; K //V \,b)河湖底泥中较细小的端胶、,(属、*璃、纤维、落叶、植物根系,等可采用格栅、振筛第锦^ / Mj \ 1,6底泥脱水干化1^110 1 iil 1,6.1疏疏浚底泥应在临时堆矗建仔脱水』化,底泥脱水干卜可辨自然干化、机械压滤、土工管袋,脱水等方式,具体方法如下:I 1 a)自然干化应建设干化四蟹辜,鬲墙常整碑化矗隔成若干……
……